察言观色,大米风味也有标准
如何判断一种大米是否好吃?看似众口难调的问题,其实也有一整套科学方法。通过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科学家们可以找到影响食物风味因子的基因,从而培育出风味物质积累更多、更浓郁的优质品种。而针对已经长成收割甚至做出成品的食物,也同样有相关的鉴定方法。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副所长王文生介绍,大米的食味品鉴中,有多套不同的标准,如“优质米评价标准”“粮油检验稻谷、大米蒸煮食用品质感官评价方法”等,此次品鉴会,则主要参照农业农村部《稻米食味感官评价方法》(NY/T3837-2021)。
记者看到,品鉴会现场,10个新品种大米样品,和一个对照品种的样品,被摆放在会场,科学家们先对生米外观进行评价,有异味,含杂质较多、碎米较多或外观明显较差的大米样品,会直接淘汰。
随后,包括对照品种在内的11种大米,使用统一品牌规格电饭锅蒸煮,“按照标准,根据样品监测的直链淀粉含量确定加水比例,含量小于等于13%的,米水比例为1:1.1。含量为13.1%-17.0%的,米水比例为1:1.2。含量为17.1%-21.0%的,米水比例为1:1.3。含量为21.1%-25%的,米水比例为1:1.4。”
洗米、浸泡、蒸煮等环节,也有严格的标准,洗米要洗到水不浑浊,洗米时间控制在2至3分钟,浸泡时间从洗米开始算起,浸泡30分钟。电饭锅同时接通电源开始蒸煮,蒸煮中不得打开锅盖。电饭锅开关跳开后,还要焖制10分钟。
闻香识米,好味道大多有普适性
根据《稻米食味感官评价方法》,米饭的食味评价分为五部分,气味、外观结构、适口性、滋味、冷饭质地。
五部分中,气味占20分,有米饭特有的香气且香气浓郁为上。外观结构占20分,分为颜色、光泽、饭粒完整性,米饭颜色洁白为上,有明显光泽为上,饭粒完整性好为上。适口性共30分,分为黏性、弹性、软硬度三部分,滑爽、有黏性但不黏牙为上,有嚼劲为上,软硬适中为上。滋味占25分,咀嚼时有浓郁的清香合格甜味为上。冷饭质地占5分,较松散、黏弹性较好,硬度适中为上。
据了解,此次品鉴的10个品种,由中国农科院作科所选择了山东、河北、天津、河南和江苏等地的优质品种,在当地进行适应性试验,试验品种共58个,最终10个品种在当地表现出优良的适应性、丰产性等。
品鉴中的对照品种,为当地历史悠久的传统优质大米黄金晴,以黄金晴作为参照,品鉴专家在盲评条件下,按照编号对各个品种打分。
闻香、观色、察形、品味,在经过完整的品鉴程序后,工作人员对品鉴专家的打分进行统计,经综合评比,三个品种评分超过了90分,高于对照品种黄金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