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稻作文化 2024吉林大米插秧文化活动周启幕

   日期:2024-05-29     浏览:482    评论:0    
核心提示:五月插秧忙,沃野换新装。伴随着吉林省各地水稻插秧大幕的拉开,5月24日,由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主办, 吉林省粮食行业协会、
 五月插秧忙,沃野换新装。伴随着吉林省各地水稻插秧大幕的拉开,5月24日,由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主办, 吉林省粮食行业协会、柳河县商务局协办的“2024吉林大米插秧文化活动周”在柳河县姜家店乡盛大启幕。
 
本次活动以“吉韵稻香 万象耕新”为主题,为进一步突出吉林大米产地特色及品牌优势,特别选取吉林省火山岩稻米之乡——柳河县蛙田米业作为主会场,以东部“大米姐”种植基地、中部吉林省合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西部吉林好雨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活动分会场,通过多地联动,现场+直播、讲述+互动的形式,集中展现吉林省东、中、西三个主要稻米产区的稻耕文化、农耕民俗文化、现代农业文化,再现吉林大米从种植到加工的全过程,以文化涵养品质、赋能品牌,助力吉林大米品牌走向全国。
 
 修笠珺致辞
  刘亮解读吉林大米
 
 施立学讲述吉林省稻作文化、民间农耕习俗
伴随着歌舞《耕春图》的精彩上演,活动正式拉开序幕。柳河县副县长修笠珺致辞。他表示,举办这次插秧文化活动周,既是我们对千年农耕文明的继承发展,也是对“吉林大米”“柳河大米”品牌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更是对乡村振兴、三产融合发展的深刻实践。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指导下,“吉林大米”的品牌将越叫越响,产业将越来越旺,柳河火山岩稻米发展也必将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启动仪式上,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刘亮详细解读了吉林大米的好吃秘诀;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吉林艺术学院东北民间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刘国伟宣读并发布《吉林省稻作文化保护倡议书》,倡导外界加强对于吉林稻作文化的重视与保护;吉林省著名民俗专家施立学教授,详细讲述了吉林省各地稻作文化、民间农耕习俗等,以故事传承精髓,深化公众品牌印象,提高吉林大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柳河县姜家店乡蛙田米业副总经理王爽则向与会嘉宾介绍了蛙田米业的发展历程。
 
 刘国伟宣读并发布《吉林省稻作文化保护倡议书》
 
 王爽梳理蛙田米业发展历程
吉林省地处世界公认的黄金水稻带,拥有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这里土地有机质含量高,天然净水千年滋养,造就了利于水稻生长的天然宝地。从唐朝时期卢城之稻享誉华夏,到清朝皇室“御用贡米”,源远流长的稻耕文化赋予了吉林大米独特的内涵,让好吃、营养、更安全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插秧文化活动周现场
近年来,吉林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7月视察吉林时提出的“粮食也要打品牌”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实施吉林粮食品牌建设工程,深化推进吉林大米品牌跃升工程,打造以吉林大米品牌为核心,区域品牌为依托,企业品牌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品牌格局。目前,吉林省以东、中、西部地区为支点,有序推进大米产业集群化发展,形成了“吉林大米”统一标识下的东部火山岩大米、中部黑土有机大米、西部弱碱大米三大系列中高端大米,稻花香、长粒香、圆粒香、小町四大品类热销市场。其中,吉林中部舒兰大米、长春大米、万昌大米等品牌,东部柳河大米、延边大米、梅河口大米等品牌,西部查干湖大米、白城大米、镇赉大米等品牌进一步深化了消费者对吉林大米的认知,成为越来越多百姓消费的首选。为了打造地方品牌,东部火山岩大米代表之一的“大米姐”,截至今年已经连续举办了十一届插秧节。
 
 
 东部“大米姐”种植基地插秧文化活动周现场
“2024吉林大米插秧文化活动周”的启动,借助“插秧季”这一重要农时农事,将吉林省历史悠久的稻作和农耕文化基因融入品牌发展,进一步强化吉林大米品牌形象、深化公众印象,有效助力吉林大米品牌建设实现新突破、新进展。
文:孙凌伟
图:孟绍东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