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李连瑞举办大米节有助于龙江大米走向国际化
2024-07-04 15:41  浏览:423
 □文/本报记者付宇 摄/本报记者荆天旭
“今年是第三次
举办黑龙江国际大米节
品尝品鉴活动了,从这三届大米节来看,我们的品鉴范围更大、品种更多、奖项更全,权威性不断提升,效果越来越好,而且逐步走向国际化。”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李连瑞说。
李连瑞介绍,从规模上看,今年稻米加工企业参与意愿增强,参评种类数量大幅提升。去年大米节有251个参赛品种,今年组委会收到国内外粳米、籼米参赛样品726份,还有一些厂家和商家是在截止时间之后送来了样品,还有打电话要参与的,按规定没有计算在内。总的统计,有意愿参加品评品鉴的品种超过1000个样品。从设计上看,考虑到国内外企业的因素,本届大米节从去年只有粳稻一个奖项,扩展到本届大米节既有粳稻又有籼稻的奖项。从权威性上看,今年品评品鉴专家水平又提高一个层次,初评到复评就有一些顶级专家积极参与,终评有国内四个院士参加,日本、泰国的水稻专家也通过视频的方式积极参与。
“今年参赛企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从目前专家评审的情况看,今年的大米品质比前两届都要好。有这样的结果,主要是我们的企业、合作社、农民在参加大米节后认真反思和学习,总结过去水稻种植、管理、加工、储藏以及加工行业等方面不符合标准的做法,一步步改进。”李连瑞说,为了促进品种选育转型升级,推动稻米种植标准提高,今年年初和去年秋季,我省的企业和合作社邀请了省内著名专家和科学家围绕如何提升质量进行了学习。学习围绕大米品鉴的标准、确定育种方向、种植方式、培育品种,研究如何增产、提高食味品质等方面,都对龙江大米的品质提升作出积极贡献。
在谈到大米节的举办,对黑龙江稻米产业发展有何影响上,李连瑞充满信心。他表示,通过三届大米节的举办,黑龙江大米产业的品牌影响力、食味性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企业、合作社营销量逐年增加,尤其是前两届获奖的品种和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非常好。这充分调动了国内及省内企业的积极性,对全省的大米产业提升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它为我们国内大米,尤其是黑龙江大米迈出国门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发表评论
0评